自古以来,爱情总是文人笔下时常出现的情景,特别是才子佳人的爱情,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的令人神往。不过在古代,因为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主流,所以能站在女性的角度,给予她们足够尊重的文章其实是比较少的。
不过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位词人,却曾写下过表达对古代女性的尊重和同情的词作,他就是因长相奇丑而被人称为“贺鬼头”的贺铸。贺铸的这首词,写的是常见的“负心郎痴情女”的故事,短短几句写出了对负心汉的谴责。
《陌上郎》-(北宋-贺铸)
西津海鹘舟,径度沧江南。双艣本无情,鸦轧如人语。
挥金陌上郎,化石山头妇。何物系君心?三岁扶床女!
展开剩余65%这首词的白话译文如下:丈夫已然乘着快船从渡口远去,径直渡过了沧江以南渐渐消失不见。船上的双桨本来无情,但此刻似乎也在叹息他们的分别,摇桨的声音就像人的低语一般。丈夫在外面挥金如土,妻子在渡口盼夫归,都快化成了望夫石。到底是什么牵挂着丈夫的心让他不愿回来?不要忘记,家中还有三岁,才学会扶床而走的小女儿。
这首词是借当时的民间传说,来表达诗人对于当时“负心汉”的抨击,以此来表达出对于当时女性的尊重和同情。
词上阕开篇就仿佛是一幅水墨画卷,烟雨蒙蒙,丈夫远行,妻子送别丈夫直到船只消失不见。而这其中“径”之一字其实已然体现出丈夫的无情,没有回首,没有依依惜别,只有一心走远,而这也和妻子看着丈夫远去消失在烟雨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而“双艣本无情,鸦轧如人语”则是将所要表达的感情付诸于“死物”之上,船桨本来是无情的,但是在这样的的离情中,似乎摇桨发出的声音都在叹息着离别,而这叹息实则是发自于此人的内心,这正是移情于物的表达手法。
下阕前两句则是通过男女离别之后,各自的情况出发,丈夫挥金如土好不快活,而妻子痴心一片一直在等着丈夫归来,一直眺望着丈夫离去的方向,都快变成了望夫石。而这样的对比中,丈夫的无情和妻子的痴情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让人更为同情敬重这痴情女子,而对于那无情的丈夫则充满鄙夷。最后两句则是女子幽怨的责问和无奈的劝解,既怨恨丈夫的无情不归,也想通过家中的幼女劝丈夫回心转意,令人读之深感女子的无奈和悲凉。
贺铸这首词虽然写的内容很普通,但是能将移情于“船艣”,可谓别出心裁,这样的描写比起直白的刻画更加悠长,正是语浅情深之佳作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